顯示具有 事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事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知識經濟指數 我為亞洲第1



台灣與亞洲主要國家或地區知識經濟指數評比
台灣與亞洲主要國家或地區知識經濟指數評比
亞洲開發銀行(ADB)發布「創新亞洲:推動知識經濟發展」報告,台灣的知識經濟指數(KEI)評分8.77(滿分10),在亞洲28國中排名第1,不但是所有亞洲國家平均值4.28的兩倍,也高於經合組織(OECD)國家平均值8.25。
國發會綜合規劃處處長張惠娟表示,這是ADB首度引用世界銀行於2012年公布的「全球知識經濟指數評比」相關數據,針對亞洲國家KEI進行評比,評比指標分成:創新系統、資訊基礎設施、教育與技能水準,以及經濟誘因機制等4個部分。
張惠娟說,在4個評比項目中,台灣資訊基礎設施,包括每千人電話、電腦及網際網路使用數等,表現最為突出,評分9.06,居亞洲第1;創新系統則指每百萬人取得美國商標局專利數及科技期刊發表數、平均每人的專利商標收入及支出等,台灣評分更高達9.38,只低於新加坡的9.49,居亞洲第2。
教育與技能水準部分,台灣成人識字率,以及人民接受中等及高等教育的比例,也為台灣拿下8.87的高分,也只低於南韓的9.09,居亞洲第2。至於經濟誘因機制,也是台灣4個評比項目中分數相對較低者,反映國內的關稅與非關稅障礙、法規品質及法制等,台灣只拿7.77分,低於新加坡及香港,居亞洲第3。
張惠娟強調,ADB評比在在證明,發展知識經濟是台灣該走的路,「我們有這樣的底子!」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最新公布的國民所得統計也顯示,去年台灣智慧財產投資規模為7016億元,年增率5.07%,且與機器設備投資的相對比率,也由2007年的39.61%,大幅增至61.12%。
她說,在台灣最需要加強的經濟誘因機制部分,國發會未來將更跟緊民間創新創業的腳步,加強各項法規鬆綁,拿掉障礙,期待台灣的知識經濟實力能充分轉化為產值,提升國家競爭力。

超級富豪人數 亞洲2027年超越歐洲


根據投資銀行瑞銀(UBS)與時尚產業顧問公司Wealth-X合作的一份研究報告,全球財富越來越集中於富人之手,超級富有人口僅占全球人口的0.004%,但這些人的淨資產卻占全總資產的13%,另一方面,亞洲超富人口料於2027年超越歐洲。
所謂超級富人指的是擁有超過3千萬美元淨資產之人,這樣的人目前全球總計211,275人,較去年增加6%,其中2,325人的淨資產超過10億美元。
這些人的淨資產總計近30兆美元,年增7%,顯見財富增幅超越人數增幅,反映許多地方的股市、房市等資產市場景氣大好。
全球超富人口年增率最為突出的是個人淨資產在5億美元以上但未及10億美元這個區間。
報告指出,即使發生地緣政治衝突、社經衝突及匯市波動震盪,但全球股市表現還是很優,讓超級富人的個人財富增加,並使在各行業及各領域的影響力增強,從其對財富管理界的重要性,到奢侈品採購均是,大筆財富高度集中於少數人之手意味著超級富人傾向握有相當大影響力,不論是在全球股市或在特定行業。
在這近30兆美元淨資產當中,三分之一強為北美超級富人擁有,逾四分之一掌握在歐洲超級富人手中,為亞洲超級富人所有的計23%。
在全球211,275名超級富人當中,男性占87%,平均年齡59歲,近四分之一從事金融業,這些男性當中,68%為白手起家,13%因繼承致富,其餘為兩因素兼具;女性超級富人平均年齡為57歲,以參與非營利或社會團體者居多,占19%,這些女性當中,近半數因繼承致富,三分之一為白手起家。
亞洲超級富人以印度、越南等南亞或東南亞國家之人數增長最快,至於中國和日本的超級富人增長已見減緩。
亞洲超級富人計46,635人,占全球超富人口的兩成,居北美(74,865人)和歐洲(61,820人)之後。
儘管亞洲超富人口年增4.8%,遜於整體增幅6%,亦不如北美和歐洲,兩地分別年增6.2%及6.5%,但報告對亞洲超富人口增長前景深具信心,預測人數將於2027年超越歐洲,而超級富人淨資產總合將於2024年超越歐洲。